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先秦教化行为及其文献的生成(4)

来源: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3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在此,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先秦语类文献的编撰。“语”作为一种文体的原初含义是指有教益的人物言论,然而综合目前这一文体在先秦的发展来看,大致经

在此,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先秦语类文献的编撰。“语”作为一种文体的原初含义是指有教益的人物言论,然而综合目前这一文体在先秦的发展来看,大致经历格言体、对话体及事语体这些类型[17]。“格言”在形态上呈现为富于教益、短小精悍的特征。由于这个特征,先秦时代人们往往喜欢在论述中征引格言来加强、印证自己的看法,如盘庚引述迟任之言“人惟求旧,器非求旧,惟新”[4]232,周武王引述古人之言“抚我则后,虐我则仇”[4]280等。在当时,人们不仅喜欢征引格言,而且还出现辑结格言之现象。传世文献《逸周书》之《周祝》、《殷祝》,《淮南子》、《说苑》之《说林训》、《谈丛》,出土文献《为吏之道》、《语丛》等,这一类格言集都是有意识辑结的结果。李学勤先生指出:“祝专掌文辞,在工作时收集一些格言谚语,《殷祝》末尾及《周祝》来源或即如此。”[18]301-304这种推测应该是有道理的。祝官收集这些格言主要出于箴诫之目的。潘振释《殷祝》时说:“祝,祭主赞辞者。臣下作此解,借殷以戒王。祝官读之,见配德如汤者王,不配德如桀者亡也。”[16]1111又解《周祝》云:“臣下作解,设为王训民之辞,祝官读之以讽王也。”[16]1120当然,先秦时期格言的辑结者不必限于祝官,这从《说林训》、《谈丛》、《为吏之道》可以看出,并且,格言辑结所形成之文献亦不限于上述几种。《老子》这部文献实与格言辑结之现象有关,司马迁对于《老子》的成书提出这样的看法:“老子修道德,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。居周久之,见周之衰,乃遂去。至关,关令尹喜曰:‘子将隐矣,强为我著书。’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。”[19]749这段叙述的关键点在于关尹求书。上古社会存在乞言、赠言之现象。乞言是上古社会养老礼的重要环节。《礼记·内则》载:“凡养老,五帝宪,三王有乞言。五帝宪,养气体而不乞言,有善则记之为惇史。三王亦宪,既养老而后乞言,亦微其礼,皆有惇史。”[5]854-855所谓“乞言”,即是向老人“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”[5]1079。这类善言文献由惇史负责记录和保管。同时,先秦社会还存在赠言现象。《说苑·杂言》载:“子路将行,辞于仲尼。曰:‘赠汝以车乎?以言乎?’子路曰:‘请以言。’仲尼曰:‘不强不远,不劳无功,不忠无亲,不信无复,不恭无礼。慎此五者,可以长久矣。’”[20]742同书《谨慎》还载录魏公子牟赠言给穰侯的事例。特别是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孔子:“适周,问礼,盖见老子云。辞去,而老子送之曰:‘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,仁人者送人以言。吾不能富贵,窃仁人之号,送子以言曰: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,好议人者也。博辩广大危其身者,发人之恶者也。为人子者毋以有己,为人臣者毋以有己。’”[19]658此条资料直接论及老子的赠言行为。从早期社会这些事实来看,关尹向老子提出著书的请求实际上是乞言、赠言传统的隐射,而乞言、赠言本质上属于箴诫传统。老子利用史官的身份,平时有意识地收集、编撰格言,将之用于箴诫实践,并最终编成《老子》这部文献。

邵公在谏辞中谈到“瞽史教诲”的问题,徐中舒先生分析指出:“当时有两种史官,即太史与瞽矇,他们所传述的历史,原以瞽矇传诵为主,而以太史的记录帮助记诵,因而就称为瞽史。所谓‘史不失书,矇不失诵’,即史官所记录的简短的历史,如《春秋》之类,还要通过瞽矇以口头传诵的方式,逐渐补充丰富起来。……瞽矇传诵的历史再经后人记录下来就称为‘语’,如《周语》、《鲁语》之类;《国语》就是记录各国瞽矇传诵的总集。”[21]由于瞽史的这种身份与条件,他们可以凭借所掌握的文献来进行规诫,王树民先生说:“瞽史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情节,会逐渐摸索出一些自然规律来,因而能够指出一些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,这就是所谓‘知天道’了。……瞽史既掌握着主要的历史情节和规律,所以对天子可以‘教诲’,对诸侯可以临事‘导’之。”[22]213从这里不难看出,瞽史在教诲时很可能使用《国语》这样的文献。然而,就《国语》而言,我们又不能不看到,在文献渊源上,《国语》收录的主要是谏辞文献。也就是说,《国语》具有双重身份,它的材料源于箴诫,结果又用于箴诫。邵公还谈到“庶人传语”,韦昭认为:“庶人卑贱,见时得失不得达,传以语王也。”[12]11这个解释有其合理性。《晋语五》载晋国梁山崩塌,晋侯急召伯宗,伯宗在途中遇到车夫指点,回到都城后将车夫的建议转告晋侯,晋侯照此处理。这应为“庶人传语”的一个例证。然而,“庶人传语”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,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奠定后世小说的传统,并且形成最早的一批小说文献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指出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。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[23]1745余嘉锡先生曾推测“稗官”为天子左右之士,其中重要的依据就是邵公的谏辞及韦昭之《注》:“夫庶人传以语士,则士必当入告于君,正所谓士传言也。由是观之,则传街谈巷语之稗官,非即天子左右之士耶。”[24]247周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民间的议论,这除了邵公、范文子的说法之外,还见之于其它文献的记载。如《左传》襄公三十一年载然明与子产讨论乡校作用问题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云:“孟春之月,群居者将散,行人振木铎徇于路,以采诗,献之大师,比其音律,以闻于天子。”[23]1123又《公羊传》宣公十五年《解诂》指出:“男年六十,女年五十无子者,官衣食之,使之民间求诗,乡移于邑,邑移于国,国以闻于天子。”[25]361这里虽然讨论的是采诗行为,但这种行为应该不限于采诗,故《隋书·经籍志》指出:“孟春,徇木铎以求歌谣,巡省观人诗,以知风俗。过则正之,失则改之,道听途说,靡不毕纪。”[26]652也就是说,伴随采诗还有采“语”的行为。这样,按照《汉志》的记载,街谈巷语这样的庶人之语构成“小说”的源始文献。《汉志》著录的十五家小说中有九种为先秦之作品,这些作品的内容有些就采自民间资源,比如《伊尹说》,余嘉锡指出其“所言水火之齐,鱼肉菜饭之美,真闾里小知者之街谈巷语也”[24]252,王齐洲先生亦谓《伊尹说》乃“解说《伊尹》大义,辅以闾巷传说”[27]。

文章来源:《湖北警官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bjgxyxb.cn/qikandaodu/2021/0730/562.html



上一篇:明清时期黔东地区教育的发展
下一篇:以学为主我国古代大学的教学特色分析

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投稿 |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编辑部|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版面费 |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|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湖北警官学院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