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化士学为民学儒学未来发展的新思考(3)

来源: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8-0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问题是,作为士君子之学,儒学原本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学说?它是阐述“士”修“己”成“仁”的系统学说。这不仅如上所论,是因为儒学的主体是“士君

问题是,作为士君子之学,儒学原本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学说?它是阐述“士”修“己”成“仁”的系统学说。这不仅如上所论,是因为儒学的主体是“士君子”,更因为原始儒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都自觉地以成就“仁”作为士君子的根本追求与担当。孔子说:“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人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,强调君子能否维护其名分取决于其能否无时无处不失仁德,哪怕在仓促之时、颠沛之地,都不会不得已有违仁德,与君子名分不合。曾子说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(《论语·泰伯》)强调士君子要以“仁”为自己的重任,再艰难、再困苦,一生至死都决不放弃自己的这一历史担当。孟子说:“君子所性,仁义礼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脺然,见于面,昂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荀子说:“圣人者,人之所积也……积礼义而为君子”(《荀子·儒效》),又说:“圣人也者,本仁义,当是非,齐言行,不失毫厘,无它道焉,已乎行之矣”(《荀子·儒效》),强调“仁义礼智”是扎根于士君子内心的品德,是士君子人格生命精神的本质所在,士君子的整个生命情态与风貌,都是此内在品德的体现。“士君子”人格与“圣人”人格相比,区别不在于“士君子”不能像“圣人”一样“本仁义”⑩,只在于道德实践的当下,“士君子”不能像“圣人”那样在是非判断得当、言行一致上做到“毫厘不失”,换言之,荀子以为“圣人”与“士君子”(君子)的区别,不是道德(仁义、礼义)高低上的区别,而是知识能力(智)深浅的区别。

士君子既以“仁”为自己的生命本质与意义之所在,以“仁”为己任,以“仁”为担当,以“仁”为道德总则,那么他们为“修‘己’成‘仁’”而创立与发展的学术,就当然应称为“仁学”。“仁学”尽管是原始儒家出自“修己”的愿望以创立的学问,但原始儒家并不以一己阶层(士)的自身之成“仁”(成人)作为其创立儒学的根本目的,而是如孔子所强调的那样,“修己以安人”“修己以安百姓(《论语·宪问》),他们实际上是以“安人”为根本目的来创立儒学。因为对原始儒家来说,“士”如将“修己”局限于一己之成就高尚的道德人格(成仁)则未到达“修己”的高境界,“士”只有通过“修己”走向“安人”,将自己的道德修养落实、体现在“爱人”上,才可谓达到修己的最高境界。这用《大学》的逻辑而论,就可谓:正心、诚意固然以“修身”为直接目的,但“修身”却不是它的根本目的,因为“修身”又以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为目的,故它(修己:正心、诚意)的根本目是治国、平天下。正因为以“安人”为儒家的职责,所以原始儒家的“仁”论,都是将“仁”的性质规定为对人的关爱,并不以“士”之自修、自恋、自赏界定“仁”。何以见得,有原始儒家自己的论断为证。樊迟问“仁”,孔子说:“爱人”(《论语·颜渊》),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;孟子以“不忍人之心”解释“仁”,并强调“仁者,人也,合而言之,道也”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;荀子说:“仁者必敬人”(《荀子·君道》),又说“仁,爱也”(《荀子·大略》)。这类论断,还可以举出许多,但一叶知秋,不难判断,原始儒家明确地将“仁”规定为维系、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伦理。

由上面的论述可知,如果将“儒学”看作士君子通过“修己”以“成仁”的学问,那么它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,一是就“士”之自身修养而言的,此所谓“修己成仁”,是指通过“克己复礼”(孔子主张)、“求放心”(孟子主张)、“化师法、积文学、道礼义”(荀子主张)、“格物、致知、正心、诚意”(《大学》的主张)等方法,使“士”内在的仁德得以树立、维护、彰显与遵循;另外就“士”之落实、实践其道德修养而言的,此所谓“修己成仁”,实际即“修己以安人”“修己以安百姓”,是指“士”将自己所修得的内在的道德生命转化为服务于家庭、服务于国家、服务于人类(天下)的外在的事功生命。对于士君子来说,一种“修己”却呈现两种生命蕲向(成仁),内在蕲向的“成仁”,是自动、主动、自律的过程,用孔子的话说,就叫作“我欲仁,斯仁至矣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;外在蕲向的“成仁”,是落实、外推、转化的过程。这个过程,用孟(轲)荀(况)的术语讲,就叫作“推恩”。荀子说:“推恩而不理不成仁”(《荀子·大略》),强调合理性的“推恩”就是“仁”。荀子又说:“义,理也,故行”(《荀子·大略》),将“理”解释为行动、行为上的合适、合宜。可见,对于士君子来说,要做到“内圣而外王”,实现内在“成仁”与外在“成仁”的统一,基本的途径或方法,就是“推恩”。“推恩”是“仁之方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,既要求“忠”又要求“恕”。“忠”是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,尽自己可能帮助别人;“恕”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(《论语·颜渊》),即决不将自己所不认同之事强加于别人。“忠”是积极的提倡,“恕”是消极的限制,而所谓“忠恕之道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,无非是指两者(忠、恕)兼顾与并用。曾子说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,将孔子所倡导的“为仁”即实践“仁”的原则,明确地贞定为“忠恕之道”。如果说“儒学”就是“仁学”,而“仁学”无非“人学”的话,那么就因为从孔子创立儒学开始,就为“仁学”确立了“忠恕之道”这个根本原则,而这个原则所体现的人道精神,正如孟子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这一著名话语所揭示的,就是人从自己是个“人”的情感认同出发,把别人当人对待这一人人平等精神。与基督教所提倡的“博爱”相比,原始儒家主张的以“推恩”实现的仁爱,更贴合人真实的情感,所以更令人信服。

文章来源:《湖北警官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bjgxyxb.cn/qikandaodu/2021/0804/568.html



上一篇:官学利禄与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
下一篇: 高等教育论文_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公安院校

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投稿 |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编辑部|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版面费 |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|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湖北警官学院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